渔民在捕鱼的时候,往往会将一些小鱼扔回湖中,为的是可以让捕鱼一直持续下去,然而有些目光短浅的人,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,比如将湖里的水排干然后来捕鱼,结果一次捕鱼后再也无法继续下去,古时候的人们就懂得这个道理,因此出现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,究竟竭泽而渔的意思是什么?竭泽而渔比喻什么?一起来了解下。
竭泽而渔的意思
这个成语出自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,全句是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,而明年无鱼”,其中竭泽而渔的意思是如果排尽湖中或池子中的水来捕鱼,后面的意思则是明年就没有鱼可以捕了,它的意思浅显易懂,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。
竭泽而渔比喻什么
人们将会用竭泽而渔来比喻目光短浅,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最坏的决策,而不顾长远的打算,意志做事不留余地,不为之后的事情着想,它的近义词有焚薮而田、杀鸡取卵、不留余地、饮鸩止渴,反义词册是从长计议、三思而行、稳扎稳打。
竭泽而渔怎么读
它正确的读音应该是【jié zé ér yú】,词的原文是:“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来年无鱼;焚薮(sǒu)而田,岂不获得?而来年无兽。诈伪之道,虽今偷可,后将无复,非长术也”。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雍季对晋王和狐偃说的话。
它可以翻译为:“使河流干涸而捕鱼,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?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;烧毁树林来打猎,难道会没有收获吗?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。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,即使如今有用,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,这不是长久之计”,而事实证明雍季说的是对的。
竭泽而渔的主人公是谁
竭泽而渔的主人公一共有三人,分别是晋文公、雍季、狐偃。故事发生在晋文公率军与楚国对峙的时候。晋文公问狐偃怎么才能战胜楚军,狐偃告诉大王应该用欺骗的办法,然后晋文公又问雍季,雍季说这种欺骗的办法就等于把池水龙感捉鱼,一次可以奏效,但第二年就没有鱼,那么就会吃败仗,打仗还是应该靠实力。
后来晋文公依然采用了狐偃欺骗的办法,他命士兵用虎的毛皮蒙在马的身上。然后拖着很多的树叶,这种树叶使得很多尘土被飞扬,使楚军误以为晋军已经逃跑。于是就非常的放松,结果晋军并没有逃跑,反而给他们致命一击,最终晋军胜利。不过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,雍季的功劳却在狐偃之上,因为晋文公说一时之利不能比百年大计更重要。
竭泽而渔和涸泽而渔的区别
实际上竭泽而渔和涸泽而渔是古代都曾出现过的成语,两者在字面上只相差一个字,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?事实上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样的,都是只的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,一定要说竭泽而渔和涸泽而渔的区别,那就是它们出处不同,其中竭泽而渔出自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,而涸泽而渔出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。
结语:竭的意思是:“使xx干涸”,泽则指鱼塘,渔指的就是捕鱼,所以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排干池塘的水去捕鱼,它的后果是什么呢?那就是第二年将无鱼可捕,这是渔民在捕鱼时的大忌,因此古人们在很早就告诉我们,做事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,而应该为长远做打算。